Sunday, July 31, 2011

O Sole Mio

O Sole Mio的意思是‘我的太阳’,是一首创作于1898年的那不勒斯歌曲。这首歌曲流传极广,虽然歌词已非翻译成多种语言,但主要还是以那不勒斯语来演唱。


Neapolitan lyrics
Che bella cosa e' na jurnata 'e sole
n'aria serena doppo na tempesta!
Pe' ll'aria fresca pare già na festa
Che bella cosa e' na jurnata 'e sole.
Ma n'atu sole,
cchiù bello, oje n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O sol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sta 'nfronte a te!
Quanno fa notte e 'o sole se ne scenne,
me vene quase 'na malincunia;
sotto 'a fenesta toia restarria
quanno fa notte e 'o sole se ne scenne.
Ma n'atu sole,
cchiù bello, oje n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O sol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sta 'nfronte a te!
中文歌词:
    啊!多么辉煌, 
    灿烂的阳光! 
    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还有个太阳,比这更美, 
    啊,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 
    啊,太阳,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我的太阳!



最喜欢的就是Luciano Pavarotti,Placido Domingo和Jose Carerras 1994年在洛杉矶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是演唱的版本。Pavarotti雄厚但带有点柔情的声音是此版本的美妙之处。当然我也非常喜欢此版本里世界三大男高音们的幽默---这也显示了他们的技艺高超,更显示了他们那一段美好的友谊。爱上了这首歌,就连睡觉都会不知不觉地哼起来 =)

Saturday, June 25, 2011

你每天应该练多久的琴?




2小时? 4小时? 8小时? 12小时? 练多久才够呢? 真的有练太多这种事情吗? 是否真的有一个最佳的练习时数呢?


演奏家们怎么说 有一些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们曾经分享过他们对于这问题的想法. 我曾经读过一本鲁宾斯坦访谈录(也或许是霍洛维兹— 我不太能记得是哪一位了),在那本书中大师提到没有人应该一天练习超过四小时, 也就解释说如果你一天练习超过四小时, 你可能用错方法了其他伟大的艺术家们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据说小提琴家纳坦.米尔斯坦有一次问他老师雷奥帕.奥尔他一天该练多久. 他老师回答: ”如果你用你的手指练琴, 永远都练不够的, 如果你用你的大脑练琴,两小时就足够了” 海飞兹也指出, 他从不相信要练很久,而且过度的练琴就”如同练得很少一样糟糕”. 他说他平均一天练琴都不超过三小时, 而且他在每一个星期天都完全不练琴. 你知道的, 这并不是什么坏主意— 我的其中一位恩师唐纳.魏勒斯坦曾经一度建议我设定一周24小时的时间完全不碰乐器.

心理学家们怎们说? 当这说到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专业领域的时候, 心理学家K.安德斯.艾利森博士或许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权威. 他的研究建立在”十年规则” 以及”一万小时规则” 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这至少需要十年以及/或一万小时的谨慎练习才能在任何知识领域中达到专业表现水平. 在这状况下音乐人常常得花将近25年才能达到国际菁英的水准. 请注意, 真正的关键不是所需练习时数的多久而是所需练习的方法来达到专家表现水平. 换句话说, 就是用任何非捷径的旧方法土法炼钢练习.

无意识的练习
 
你有听过别人练琴吗? 对于这问题, 你有认真听过自己练琴吗? 给你自己录音, 记录自己一小时的练习, 然后去校园中散散步去窃听别的琴房中同学的练习, 或是叫你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假装他自己在家一样的练习. 你观察到什么了吗? 你将会注意到绝大多数的人练琴是在无意识状态, 无论是从事简单重复(“练习这乐句10次”或是”练习这曲子30分钟”), 或是使用如同飞机电脑自动驾驶练习(那就是当我们弹奏这曲子直到听见我们不顺耳的部分就停止, 然后又重复该乐句练习一直到它听起来顺耳, 然后又恢复弹奏整首曲子一直到我们下一段听不顺耳的地方, 然后又开始重复先前的那道程序一次又一次.)

这种无意识状态练琴有着三大重要问题 : 1. 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方法所产生的练习效果非常有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练一首曲子好几小时,好几天甚至好几星期后都感觉不到自己有太多进步的原因. 更糟糕的是, 你在这种无意识状态练习中实际上给你自己挖了一个陷阱跳进去. 因为这种练习模式会加强你不想要的坏习惯跟错误, 说白点就是让你自己未来持续被搞砸. 这会让你将来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更加的困难— 也就是说你事实上只是增加未来需要改正自己恶习跟怪僻的练习时间. 我曾经与一位萨克斯風教授共事过, 他总是爱跟学生提醒说”练习未必会更加完美,练习但却只会制造永久(的习惯)."
2. 它让你更没自信 此外,用这种方法练习实际上伤害你的自信心. 因为你内心的一部分发觉到你自己并不真正知道该如何持续的制造你所要的结果, 就算你能透过这种无意识练习建立起相当高的成功率来弹奏最困难的乐句片段, 并且在每五次尝试中可以掌握三到四次弹对, 你的自信心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多少. 真正的舞台上自信来自于: a)十次弹十次确切掌握b)知道弹对不是偶然, 但却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正确驾驭, 因为最重要的是c) 你会很精确的知道你为什么能掌握或是失败--- 换言之,你确切的知道要怎样从技术的角度切入来让这乐句每一次都完美的被弹奏.
一开始你或许无法每次都能弹的完美, 但是这时候练习就有他的目标存在了. --- 加深这些好的弹琴习惯直到他们盖过不好的坏习惯. 这有点像是在试图培养出好看的草坪, 而不是打一场永无休止对抗杂草的战争, 你的时间更应该培养在好看的草种,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把杂草挤出去这块草坪.
这边的大问题是: 我们尝试无意识的练习最终尝试有意识的演奏--- 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方程式. 回想一下这篇文章,你是否有当你走到舞台上时尝试将自己大脑转变成超级左脑分析模式的倾向呢? 恩, 如果你大部分的练习都是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 你还是无法如何真正知道要怎样将曲子弹的尽善尽美. 当你大脑突然转变成”全意识模式”的时候,你最终就会被自己吓坏了, 因为你不知道该给你大脑什么指令去做.
3. 它是冗长无聊又乏味的 无意识练习是很讨人厌的杂务. 音乐有可能是一个单一技巧为基础的活动, 其中练习目标是时间单位来衡量. 我们大家都有过一种老师叫我们回家练习特定乐句练个N次或是练习N小时对吧? 我们所真正需要的是更明确的最终目标,譬如练这乐句直到它听起来像是______, 或是练习这一乐句直到你能弄清楚如何让它听起来像是_____. 不管怎么说, 我们花多少时间练某个东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该如何产生我们要的结果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意识持续的做到那样.


谨慎的练习 什么是谨慎的练习, 或是全意识的练习? 谨慎的练习是一种有系统, 高度思想组织的活动, 或者说科学性的活动. 那是一个有个清楚练习目标以及前提, 充满积极意识的试验过程活动来取代盲目的试验和错误, 小提琴家保罗.坎特曾说过, 练习室就如同实验室一样, 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不管是音乐性或是技术上的不同想法, 看看有什么成分结合产生的结果是你所期待的. 谨慎练习通常都是缓慢的, 通常只涉及到你弹奏曲目当中很小又非常具体部分的重复而不是只是把整首弹奏过一遍. (例如钻研在你独奏开始的那些音符, 让音乐确定听起来会说话就如同像你想要的那样, 而不是把整个开头片段都弹完) 谨慎练习也涉及到监控一个人的表现(即时的监控, 但也可以透过录音达成),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来改善.这也就是说真正的去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此你可以自己告诉你自己到底哪里出错了.
举例来说, 第一个音符是否音偏高了? 或是音偏低了? 太大声? 太小声? 太粗糙? 太短了? 太长了? 或许说这音乐起奏的音符音偏高以及太长了. 恩, 到底是偏高多少? 高一点还是高很多? 实际音符到底比你原先要的长出多少? 你要几次起奏呢? 好的, 音符音是有点偏高, 需要更清楚的起奏来符合乐谱上标记. 那么为什么音符音会偏高呢? 你做了些什么? 你需要该做些什么以确保音符音每次都是准确的发
 现在让我们想像你已经录下所有这些声音并且听着刚刚最后一次听起来的音响效果. 这些小细节成分所构成的组合是否能给你希望的结果? 换句话说, 是否这些小细节成分的组合能让你最有效的传递气氛或是你想传达给听众的情感想法? 很少音乐家愿意花时间停下来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问题会发生, 以及他们该如何永久的修正那些错误.

音呢? 你要怎样确定那音符长度是你所要的? 你又怎么获得一个连贯清楚的起奏, 并且用正确的风格来演奏这些音符呢?
我每天该练几小时? 你将会发现谨慎的练习是个非常耗费精神来集中一个人全部的注意力来进行的事情. 当下练习超过一小时的坦白说实际效率低的可以, 不管是精神上或是情感上的负担都已经超过极限. 更别说那些专业的人们一天练上超过四小时更觉得困难了.
五个更有效练习的关键 1.练习时间长度 让每次练习时间限制在你可以集中精神的能力范围内. 对于较年轻的学生来说大概10~20分钟, 对于较成年的大约在45~60分钟左右2.练习时间 掌控记录下你每一天最有精神的时刻. 这有可能是早上, 或是午餐前不久的时候或是其他时刻. 在这精神最旺盛, 思绪最清楚的时候练琴. 3. 练习目标 试着用练习簿记录下你的练习目标以及你在练习中发现的事情. 进入练习目标的范围关键就是持续的努力, 有着明确的意图方向.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清楚的想法知道你自己要产生怎样的声音, 或是你想要制造的特定音乐语句, 或是一个特定的发音, 音高等等, 并且能够持续稳定的执行. 当你慢慢理出头绪时. 把它写下来. 当我开始更有意识的练琴时, 我开始在练习中学到更多东西, 如果不写下来我什至会忘记. 4.更聪明而不是更努力的练习 有时候如果一个特殊的乐句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弹奏出来, 那可能只是我们练得不够多, 需要更多时间. 但是当我们不需要更努力的练习时, 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策略或是技术来完成. 我记得我曾跟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左手拨奏变奏的部分博斗时, 我曾经很沮丧因此更加努力的练琴试图让音符说话, 结果却换来手指疼痛发炎, 甚至有的还流血. 我这时候发现我得要用个更聪明更有效的方法来完成我的目标. 固执的保持在同一个策略以及技术让我完全无法发挥效果, 我强迫自己完全停止练习这一段, 我用了一天时间去集思广益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把它们写下来并且尝试. 当我才正要开始试验这些方法的时候我想出了些有希望的解决方法,经过了一星期后我终于解决了问题. 当我上课拉奏给老师听的时候, 他感到惊讶问我是如何让音符这样清楚发音的. 5.解决问题的模式 这六个解决一般问题的解决模式概述如下(摘自网上的各种问题解决过程). 1. 定义问​​题(我想要这音符/乐句听起来怎样?) 2.分析这个问题(这是什么导致它听起来像这样?) 3.确定潜在的解决方案(有什么我可以调整,使它听起来更像我希望的样子?) 4. 测试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最有效的(什么样的调整听起来效果最好?) 5.实施最佳的解决方案(让这些改变更持续永久) 6.观察执行情况(做这些改变是否继续产生我要的结果?)
或更简单不过,看看这个丹尼尔.科利的的天才密码模式1. 挑一个目标2. 想办法去达到它3. 评估自己跟目标之间的差距4. 回到步骤一.

不管是让自己的技术尽善尽美, 或是试验不同的音乐性想法都不打紧, 任何只要是可以更聪明的, 更有系统的的积极想法及明确的目标都可以减少无效的练琴时间.
 
毕竟, 谁要整天躲在琴房内练琴? 进去, 做完, 然后收工回家 !


by Pianist Fan-Chiang Yi 范姜毅-Facebook [ Dr. Noa Kageyama (中文翻译: 我的FB好友、音乐人Robin Mok / 校订: 范范)]

Wednesday, June 1, 2011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y Story

郎朗《我用钢琴改变世界》

记得那天早上,在老师宣布当天唯一的课取消了之后,我开着车往吉隆坡走。这还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开着车到吉隆坡,迷了大约半小时的路,我来到了马来西亚爱乐乐团(MPO,Malaysi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和马来西亚青年爱乐乐团(MPYO,Malaysia Philharmonic Youth Orchestra)常驻的国油音乐厅(DFP,Dewan Filharmonik Petronas)。买了一张“浪漫的俄国古典之夜”(Russian Romance)的入门票,由马来西亚青年爱乐乐团演奏,Kelvin Field担任指挥。之后,进了电梯,上了最高一层,来到了Kinokuniya。

Kinokuniya书店可说是马来西亚古典音乐书籍最多也是最完整的书店,算是马来西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天堂。我贪婪的看着书架上每一本书的标题,贪婪的翻阅着一本本隐藏着巨大宝藏的书籍,企图将所有的一切一网打尽。

然后,我看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我用钢琴改变世界》,作者:郎朗。在我开始认识古典音乐的时候,郎朗就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他的琴声敏感而浪漫,他的音乐背后传达着爱,对音乐的爱,对生活的爱。他在天安门为北京奥运倒数一百天仪式上所弹奏的《黄河协奏曲》让我印象深刻。

“父亲的眼睛里有一份我从没见过的疯狂。他说:[你一定得像活不过明天那样的练琴。你必须练到每个人都能看到,没有人有理由拒绝你,你是第一名,永远会是第一名。]”这是书本封面上的几行字,浅浅的透露了对音乐的那份执著与热爱。回到家后,迫不及待的开始翻阅,开始进入郎朗的音乐世界。

郎朗的音乐故事从一次的卡通Tom and Jerry拉开了序幕。“汤姆是一只猫,但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它穿者一身礼服出场,对观众鞠躬,然后开始弹琴。它的演奏美妙无比。一只穿着礼服的猫在弹钢琴!我觉得有趣极了。刚开始音乐很缓慢。接着,在钢琴琴身里,我们看到那只小老鼠杰瑞正躺在琴弦和毛毷上打盹。它醒过来,对汤姆招招手。它是在逗弄汤姆,而汤姆下定决心继续弹下去,并不理睬杰瑞。但是杰瑞蹭到了琴键的下面,让汤姆大为恼火。音乐开始加速,卡通动作也开始加速。汤姆和杰瑞把彼此气得发疯:汤姆的手指被杰瑞设下的捕鼠器卡住,杰瑞被汤姆一把抓起,扔到琴椅下面。杰瑞爬起来,开始按着一段爵士乐的节奏敲打琴键,而汤姆正在弹奏的却是古典音乐。猫和老鼠拼死搏斗着,而音乐还在继续。音乐和打斗的场面完全合拍。最后,杰瑞胜利了。猫累得精疲力尽,而小小老鼠这会儿却穿着礼服谢幕,接受观众的掌声。”

故事十分精彩。从小时候学钢琴到到北京音乐学院上课到去德国参加国际钢琴大赛到日本的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在到美国寇蒂斯音乐学院上课再到与许许多多的大师和世界著名乐团同台演出:从一个住在沈阳的贫困小孩,到今天的国际钢琴演奏家,过程十分艰辛,也非常感动。因为,是那份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执着,郎朗才有今天的成就。

一边阅读郎朗的音乐故事,一边听着他与指挥Christoph Eschenbach大师和巴黎管弦乐团(Orchestre De Paris)所录制的贝多芬第一和第四钢琴协奏曲(Deutche grammophon录制),此乃人生中一大幸福。

Sunday, May 15, 2011

Maestro Lorin Maazel on what makes a great conductor

Lorinmaazel

I have asked many of my colleagues, can they define what a good conductor is? And all of them came up with the same response – the same I come up with – you can't. But you know one when you see one. It's as simple as that.
“There's a kind of authority. The way a young conductor walks ... to the podium, turns around, takes his baton and takes the upbeat, you already know 95 per cent of what you need to know.... Conducting is basically projection. If you turn inward ... to the exclusion of the music you are there to serve, then you're a no-no. If you have this authority, if you have integrated the music in such a way that you are actually able ... to communicate how you feel about the music and be able to recreate it for the players and the audience, then you are a proper conductor.--Maestro Lorin Maazel

Saturday, May 7, 2011

La Traviata "brindisi"


Brindisi is also known as "Libiamo ne' lieti calici",in Act 1 of Verdi's La Traviata,one of the world famous opera.The first time I heard this duet was in my friend's mp3 player and I loved it so much.Brindisi means "drinking song",and it's perform in the first act in the opera,at Violetta Valéry's house,and it is sung by Alfredo Germont and Violetta. The above version featured Russian soprano Anna Netrebko,from La Traviata(performed at Salzbourg,2005)


This version was performed by Anna Netrebko and Andrea Bocelli during the Classical Brit Awards 2008 at Royal Albert Hall.Although it's kinda weird at the beginning,the performance ended wonderfully.enjoy~ =)

Friday, May 6, 2011

舒曼《给年轻人的音乐训示》





1. 培养耳朵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从小就刻苦训练用耳朵分辨音色和音调。 钟声、窗框内的玻璃、布谷鸟──试找出它们的音色。

2. 你要勤练音阶及指法。 但许多人妄以为只要他们日日长时间单纯反覆练习指法,梦想便会成真。 就如学语言时不断呢喃重覆ABC,愈说愈快,也是徒劳。 要聪明地利用时间。

3. 不会发声的钢琴早已发明了,如果你试弹过就知道它一点用处也没有。 正如不能跟哑巴学说话一样。

4. 演奏时请数拍子! 不少演奏家演奏得像酒鬼一样,不要以他们为榜样。

5. 要趁早学习和音的基本规律。

6. 不要被「乐理」、「数字低音」、「对位法」等字吓怕。 你认识他们愈深,他们就愈对你友善。

7. 弹奏一首音乐时切忌拖泥,应要爽快;而且不可半途而废。

8. 拖慢与冲快同是大错。

9. 尽力弹奏好较容易的作品总比玩得平平无奇的高难度作品要好。

10. 永远坚持调准你的乐器。

11. 你不但要能用手指弹出音乐,没有钢琴时,你亦要能够哼出音乐。 运用你的想像力,不光着眼于旋律,也得留意和声。

12. 纵使你歌声柔弱,也得让自己习惯不用乐器伴奏亦能视唱。 你的耳力会因此不断进步。如果你的声线雄厚,不要浪费时间,好好运用这天赐的厚礼。

13. 你要一看乐谱便能彻底认识那首作品。

14. 弹奏时无须理会听者是谁。

15. 弹奏时永远犹如大师在旁细听。

16. 若你要视奏一首不认识的作品时,弹奏前先读谱一遍。

17. 当你完成一天的练习而感到疲倦时,切忌勉强继续练下去。 小休远胜没趣地工作。

18. 时间宝贵,长大后不要弹只会流行一时的音乐。 因为光是现有的好音乐,已足够你弹一百世了。

19. 糖果喂大的孩子不会成为健康的成人。 与身体成长一样,我们需要简单而丰盛的精神食粮。 大师们已写了很多这类乐曲,请弹奏他们的作品。

20. 所有炫技的高难度音乐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只有为了更高的音乐目的,它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21. 你不应推广劣质的音乐,相反应打压它们。

22. 如非必要,不​​要弹奏或听劣质的音乐。

23. 勿以纯技巧的演奏或速度的追求为目的。 相反,应尽量将作曲家想表达的音乐意象弹奏出来,这样便足够了。

24. 大肆篡改伟大作曲家的作品,或任意删减,甚至画蛇添足,均是对艺术的最大侮辱。

25. 在选择练习用的音乐时,向长辈音乐家指教,可省不少光阴。

26. 你必须循序渐进地认识所有主要作曲家的所有重要作品。

27. 不要盲目追随那些被追捧的超技演奏家。 应欣赏真正的艺术家,不人云亦云。

28. 潮流终会一去不返,如果盲目追求,只会成为别人眼中自以为是的傻瓜。

29. 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演奏太多音乐,有害无益。 应视乎观众对象才决定演奏什么,但绝对不要弹奏自己打从内心瞧不起的音乐。

30. 不放弃任何与别人合奏的机会,如二重奏、三重奏等。 这能使你的演奏更流畅、从容、有朝气。 如有机会也常为歌者伴奏。

31. 如果​​人人都拉第一小提琴,那就组不成一个乐团了。 尊敬每一位乐师,各在其位。

32. 爱你的乐器但不妄自菲薄以为自己的乐器是最高级和独特的。 须知其他的乐器同样优秀。 紧记,世上还有唱歌的人。 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合唱团与乐团合一。

33. 随日进步,多读谱,少接触超技演奏家。

34. 勤习优秀的赋格曲,尤其是巴赫的作品。 以他的《平均律键琴曲集》为你的日用的食粮,那么你就可成一个全面的音乐家了。

35. 与比你知识更广的人为伍。

36. 音乐课外的调剂:常读诗词及到户外散步。

37. 从男男女女歌者身上可学到许多东西,但不要尽信他们的话。

38.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要谦虚,世上没有什么只有你想到而别人没想到的事。 如果想得出这样的事,你便要当它是天赐的大礼,要与人分享。

39. 学习音乐历史,加上听不同时期的大师作品是治疗自尊和自大的捷径。

40. 蒂博写的《纯净的音乐艺术》是一本很好有关音乐的书,长大后应常读。

41. 如你经过教堂或听到管风琴在演奏,请走进教堂细听。 如果你能坐上管风琴的琴凳,动一动你的手指头,感受这全能的音乐震撼。

42. 千万不可错过练习管风琴的机会,因为没有其他乐器比管风琴更能赤裸裸地暴露出错误与不纯正的风格和按键的感觉。

43. 经常参与合唱团,尤其是唱中音部分,可增加你的音乐感。

44. 何谓有音乐感呢? 假如你双眼只紧盯着每节音符,把音乐从头到尾弹一遍叫你痛苦,那么你就没有音乐感了。 假如别人多翻一页乐谱,你便僵住不能奏下去,那么你就没有音乐感了。 假如弹奏陌生的乐曲时,你能准确预计将会发生的事;弹奏熟悉的乐曲时,你熟练得能背出来,那么你就有音乐感了。 总的来说,音乐应不限于在手尖,而是在你的脑海中、在心中。

45. 如何可变得有音乐感呢?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及高超的理解能力。 不过,天份都可以改进和提升的。 如果你不闭门造车,只机械化地练习技巧;反而活跃地​​进行多边音乐交流乐,尤其是持续参与乐团和合唱团,你便可以变得有音乐感了。

46.​​ 从小便需认识四部人声的音域。 多加留意合唱团的演出,检视力量强大时的音色,甚或如何营造轻情蜜意。

47. 留心细听各地人民的歌谣。 它们是美妙旋律的宝库,让你瞥见不同民族的特色。

48. 从小便应学会不同的谱号,要不然你就不能开启许多前人的宝藏。

49. 早点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色,尝试以你的耳朵来分辨各乐器独特的色彩。

50. 不可错过好的歌剧。

51. 尊重旧的音乐,欢怀接受新的音乐。 不要对陌生的名字生偏见。

52. 第一次听新作不要莽下判断,因为最初讨你欢喜的东西,通常不会是最好的。 大师的作品是需要仔细研究的。 随着年纪增长,有许多东西你方能第一次真正看清。

53. 评论音乐作品时,应把艺术性的和没深度娱乐性的作品分类。 捍卫前者,但不须要太过着意其他类别!

54. 那些没有深度的业余音乐家常以「旋律」作招徕,当然没有音乐可欠缺旋律。 可知道这些人口中的「旋律」,不外乎是易听的或节奏可人的。 旋律也有其他的类型, 你可从巴赫、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中找到旋律以上千的姿态出现。 希望你会及早发现当代ii意大利歌剧旋律的贫乏和单一。

55. 如果你能以钢琴创作出自己的旋律,这是十分好的事。 如果你能不用钢琴凭空想像出来,那就更可喜可贺,因为你心中有音乐。 手指必须听命于脑袋,而不能反过来。

56. 在创作一首新作品时,应先在脑中创作全曲。 当全曲已成形,才用乐器奏出来。 如果你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能感受到,那么其他人也会感受到。

57. 如果上天赐你充满幻想的好奇心,你会常在琴前独坐数小时,寻找表现内心的和音。 对和音愈不熟悉,你将愈被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 这是也年青最快乐的时候。 但要当心,如果你常常放逐自己于无谓的试验,忘记自己的才能,你就白白浪费了能力和时间。 只有透过写作,你才可掌握各种曲式及清楚如何以音乐表达自己。 写吧! 写下来的要比在钢琴前胡乱试验有用得多。

58. 要认识指挥的技巧,用心观摩好的指挥们,习惯在心里默默地跟着他们指挥。 这便可看得更清楚。

59. 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如学习文学和科学一般用功。

60. 道德规范亦是艺术的规范。

61. 成功在于勤劳与恒心。

62. 一磅铁只值数块钱;如铁铸成发条铁线,就能卖得百倍千倍的价钱。 所以天生我才,必须尽发挥。

63. 没有热情就没有艺术。

64. 艺术不是致富的手段。 只要一心成为最伟大最伟大的艺术家,其他的东西便会随之而来。

65. 只当你能透彻理解乐曲的曲式,才可得其神。

66. 可能只有天才才会完全明白天才。

67. 有人坚持一个完美的音乐家必须有本事,在首次听到复杂交响乐作品的当儿,便能在心中看见总谱一样。 这是理想中的最高境界。

68. 学海无涯。

by Mr. Neo Hup Hiang.
Shared by: Kahwoon Lee